三十六官將名稱全收錄 | 認識道教三十六官將 | 三十六官將職掌解析

2025-07-19

說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護法神將,就不得不提「三十六官將名稱」這個重要的體系。這些神將在廟宇中常見,個個威風凜凜,專門負責驅邪鎮煞、護佑信眾。你知道嗎?其實這些官將的名稱和職掌都很有意思,有些甚至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YouTube音樂頻道一樣,各有各的特色專長呢!

三十六官將通常分屬不同的系統,像是溫、康、馬、趙四大元帥麾下,或是五營神將體系。他們的名號聽起來就很有氣勢,比如「雷霆驅魔大將軍」、「巡天捉鬼大元帥」這種,光聽名字就覺得妖魔鬼怪不敢靠近。有趣的是,這些稱號就像YouTube上的各種頻道分類,每個官將都有自己專門負責的領域。
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三十六官將名稱和他們的職責,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守護神:

官將名稱 主要職掌 特色
溫元帥 統領三十六官將 手持金鞭,面如重棗
康元帥 鎮守東方 青面獠牙,專抓惡鬼
馬元帥 掌管火部 三眼靈光,能噴火降妖
趙元帥 財神護法 黑面長鬚,兼管招財
王天君 雷部主將 金鞭火輪,專打邪精

這些官將在廟裡可不是擺好看的喔!就像我們會訂閱不同類型的YouTube頻道一樣,信徒們也會根據需求向特定的官將祈求。想求財的找趙元帥,要驅邪的拜王天君,每個官將都像是一個專業的「頻道」,提供不同的「服務內容」。

現在很多廟宇都有三十六官將的塑像或畫像,下次去拜拜時不妨仔細看看。你會發現這些神將的造型千奇百怪,有的三頭六臂,有的青面獠牙,但個個都是正氣凜然。就像我們在YouTube上看到的各種內容創作者,雖然風格各異,但都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呢!

三十六官將名稱

三十六官將是誰?道教護法神將的完整介紹,這個問題對於許多剛接觸道教文化的朋友來說可能有點陌生。其實這些神將在台灣的廟宇中很常見,像是大家熟悉的關聖帝君、玄天上帝,其實都屬於三十六官將的成員喔!這些護法神將各司其職,有的負責驅邪鎮煞,有的主掌財運事業,還有的專門保佑平安,可以說是道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守護神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三十六官將的由來,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。當時的道教經典《上清靈寶大法》就有記載這些神將的名號與職責。有趣的是,在不同地區的廟宇中,三十六官將的名單可能會有些許差異,這跟地方信仰的發展歷史有關。不過核心的幾位大神,像是王靈官、馬靈官、趙元帥這些,在各地都是公認的重要護法神將。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三十六官將中比較常見的幾位,讓大家快速認識這些神明:

神將名號 主要職責 常見稱呼
王靈官 鎮守道觀、驅邪降魔 道教護法第一神
馬靈官 護持正法、降妖伏魔 馬元帥
趙元帥 掌管財運、招財進寶 趙公明
溫元帥 驅除瘟疫、保佑健康 溫瓊
關聖帝君 忠義守護、事業順利 關公
玄天上帝 鎮守北方、消災解厄 真武大帝

在台灣的廟會活動中,常常可以看到三十六官將的陣頭表演,這些裝扮威武的神將穿梭在街頭,不僅是宗教儀式,更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。特別是在農曆三月玄天上帝誕辰前後,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遶境活動,這時候就能近距離感受三十六官將的威嚴氣勢。下次大家到廟裡拜拜時,不妨多留意一下這些護法神將的塑像,相信會對道教文化有更深的體會。

什麼時候會祭拜三十六官將?重要節日一次看,這可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很重要的一環呢!三十六官將是道教信仰中的護法神,專門負責驅邪避凶、保家安宅,很多廟宇都會在特定日子舉行祭典,信眾們也會準備豐盛的供品來表達敬意。

說到祭拜三十六官將的日子,其實跟農曆節氣和神明誕辰有很大關係。最熱鬧的就是農曆三月廿一日的「三十六官將聖誕」,這天各大主祀三十六官將的廟宇都會舉辦盛大法會,像台北保安宮、台南西來庵這些知名廟宇都會擠滿參拜人潮。另外像是端午節、中元節這些重要節日,信眾也會順道祭拜三十六官將,祈求平安順遂。

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主要祭拜三十六官將的重要日子:

節日名稱 農曆日期 主要活動內容
三十六官將聖誕 三月廿一日 各大廟宇舉辦祝壽法會、遶境活動
端午節 五月初五 祭拜求平安、掛艾草驅邪
中元普渡 七月十五 準備豐盛供品超渡亡魂兼祭官將
下元節 十月十五 謝神還願、祈求來年繼續保佑
除夕 十二月廿九/三十 年終謝神、感謝一年來的護佑

除了這些固定節日外,其實很多人家裡遇到重要事情時,像是搬家入厝、開工動土,也會特別祭拜三十六官將。我阿嬤就常說,三十六官將就像家裡的守護神一樣,隨時都在看顧著我們。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重視這個傳統,畢竟在台灣這種融合道教與民間信仰的文化中,這些祭拜儀式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。

記得祭拜時要準備三牲、水果、金紙這些基本供品,最重要的是心要誠。有些廟宇還會準備特別的「三十六官將符」讓信眾請回家貼在門上,聽說這樣可以鎮宅避邪喔!

三十六官將名稱

三十六官將的由來是什麼?這段歷史你要知道,其實跟台灣民間信仰中的「王爺信仰」有很深嘅關係。相傳呢三十六位神將係玉皇大帝派落凡間嘅護法神,專門協助王爺捉拿邪祟、保境安民。佢哋嘅形象同職能各異,有啲負責驅邪、有啲主掌醫藥,仲有啲專管水路平安,可以話係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重要嘅守護神。

關於三十六官將嘅起源,最主流嘅說法係源自明朝時期。當時沿海地區瘟疫橫行,百姓認為係惡靈作祟,於是請來王爺帶住三十六官將鎮壓。後來隨住閩南移民帶到台灣,逐漸發展成而家嘅信仰體系。有趣嘅係,唔同廟宇供奉嘅官將名單可能會有少少出入,但核心功能都係圍繞住驅邪治病同保佑平安。

下面整理咗部分常見嘅三十六官將名單同主要職掌,俾大家參考:

官將名稱 主要職掌 常見形象特徵
趙元帥 統領三十六官將 紅面長鬚,手持寶劍
康元帥 驅除瘟疫 青面獠牙,手持狼牙棒
溫元帥 水路平安 藍面持蛇,腳踏龜蛇
馬元帥 醫藥治病 白面持葫蘆,身背藥箱
李元帥 捉拿妖邪 黑面持鎖鏈,怒目圓睜

其實而家台灣好多廟宇都仲保留住祭祀三十六官將嘅傳統,特別係南部嘅王爺廟。每逢重要節日,廟方都會請出官將嘅神像進行繞境儀式,場面非常壯觀。有機會嘅話,真係可以去親身感受下呢種充滿台灣特色嘅宗教文化。講到佢哋嘅法器同裝扮,每樣都大有來頭,例如康元帥嘅狼牙棒代表驅除瘟疫嘅力量,溫元帥腳下嘅龜蛇就象徵對水路嘅掌控,真係好有意思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