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1住2差在哪?3分鐘搞懂 | 住1vs住2 新手必看比較 | 住1住2怎麼選?專家解析

2025-07-13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住1 住2」到底差在哪裡,其實這兩個概念在台灣的租屋市場超級常見,簡單來說就是房型跟生活機能的差別啦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比較,讓找房子的時候不會霧煞煞~

先來看個簡單的表格比較「住1」和「住2」的基本差異:

項目 住1 住2
房型 通常是一房一廳 兩房一廳為主
適合對象 單身或情侶 小家庭或需要工作室的人
平均租金 台北市約15,000-25,000 台北市約20,000-35,000
生活機能 近捷運、商圈 可能稍遠但空間較大

住1最吸引人的就是交通超方便,像我自己之前住信義區的住1,樓下就是全家和超商,走5分鐘到捷運站,晚上想吃宵夜隨時都能買。不過空間真的比較小,有時候朋友來玩就會覺得客廳好擠,連行李箱都要收在床底下才行。

住2的話雖然租金貴一點,但多了一個房間真的差很多!我朋友在板橋租住2,把次臥改成工作室,平常接案工作就不用擠在客廳餐桌。而且現在很多新建案的住2都有陽台,可以種點小植物或晾衣服,生活品質提升不少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些住2雖然號稱兩房,但次臥可能小到只能放單人床,看房時一定要實際走一趟。

說到找房子的技巧,我覺得住1和住2都要注意採光和通風。之前看過一間住1價格超便宜,結果窗戶對面是牆壁,白天也要開燈,住久真的會憂鬱。另外管線老舊問題也很重要,特別是住2如果屋齡較高,洗澡水壓不足的問題會更明顯,看房時記得測試一下馬桶沖水和蓮蓬頭水量。

住1 住2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住1住2是什麼?新手必看的基本介紹」,其實這是台灣租屋族最常遇到的兩種住宅類型啦!簡單來說就是「獨立套房」和「分租套房」的差別,但實際住起來感受差超多,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重點,讓租屋新手一次搞懂怎麼選才適合自己~

首先講講住1(獨立套房),這種通常是一間完整的套房,有自己的衛浴、小廚房(有些還有簡易流理台),隱私性比較高。最棒的是不用跟別人共用衛浴,早上趕上班不用排隊等廁所!不過租金相對會高一點,適合注重個人空間或情侶同居的小資族。

再來是住2(分租套房),這種就是整層隔成好幾間房,大家共用衛浴和廚房。優點是租金便宜很多,學生族或預算有限的人很適合。但要特別注意隔音問題,還有室友的生活習慣會不會影響到你,像我有朋友就遇過半夜還在開趴的室友,真的會崩潰XD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幫大家整理個簡單比較表:

比較項目 住1(獨立套房) 住2(分租套房)
租金 較高(約$8,000-$15,000) 較低(約$5,000-$10,000)
衛浴使用 獨立 共用
隱私性 較低
適合對象 預算充足、重隱私 學生、預算有限

挑房子的時候除了看類型,也要注意實際狀況喔!有些住1雖然號稱獨立套房,但可能是違建或隔音超差;住2則要確認共用區域的清潔狀況,最好能問清楚有幾個人共用衛浴。建議一定要親自看房,晚上或假日再去一次,才能看到最真實的居住環境。

另外提醒大家,現在很多房東會把「雅房」也混在住2裡面,但雅房是連基本家具都可能不齊全的那種,看房時要問清楚。簽約前記得檢查水壓、網路訊號這些小細節,不然住進去才發現熱水不熱或手機沒訊號就來不及啦~
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住1住2差在哪?台灣人最常搞混的5個重點」,其實這兩個真的很容易讓人霧煞煞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講清楚,以後就不會再搞錯啦!

首先最常搞混的就是「使用目的」啦!住1是給一般住宅用的,像我們平常住的公寓、透天厝都算;住2則是商業區裡的住宅,樓下可能開餐廳或商店,樓上才能住人。這個差別影響很大,因為住2的建蔽率和容積率通常比較高,建商比較愛推這種。

再來就是「樓層限制」這個重點。住1通常最高只能蓋到7層,但住2可以到14層,所以你看那些比較高的住宅大樓,幾乎都是住2的。不過要注意喔,住2雖然能蓋比較高,但公設比通常也會高一些,買房的時候要算清楚實際使用坪數。

第三個容易搞混的是「停車位規定」。住1的停車位可以不用跟建築物一起申請,但住2就一定要按比例設置停車位。這也是為什麼住2的社區通常停車位比較夠,但管理費也可能比較貴的原因。

比較項目 住1 住2
使用分區 純住宅區 商業區住宅
樓層限制 通常7層以下 可達14層
停車位規定 可單獨申請 需按比例設置
建蔽率 較低(約50%) 較高(約70%)
容積率 較低(約200%) 較高(約400%)

第四個重點是「貸款成數」的差別。很多銀行對住1和住2的貸款條件不一樣,住1通常可以貸到8成左右,但住2可能只有7成,這個在買房前一定要先問清楚,不然到時候自備款不夠就麻煩了。

最後是「生活機能」的差異。住2因為在商業區,附近通常比較熱鬧,超市、餐廳走幾步就到,但相對的環境也比較吵雜;住1就安靜許多,適合喜歡清靜的人,不過可能要騎車5-10分鐘才有得買東西。這個就看個人喜好啦!

住1 住2

最近FB、LINE群組瘋狂在傳「住1住2」的話題,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住1住2?在地人告訴你真相,其實這跟台灣房市的新玩法有關啦!簡單來說就是「住1」商業區跟「住2」住宅區的容積率差異,建商現在超愛推住1案,但內行人都知道裡面有好多眉角要注意,今天就來幫大家劃重點。

先講最實際的價格部分,住1因為可以蓋比較高,單價通常比住2貴1-2成,但實際住起來真的有差嗎?我問了住過兩種社區的同事阿明,他說住1大樓雖然氣派,但公設比動輒35%起跳,反而住2的實坪實在多了。而且住1樓下常常是店面,半夜還有便利商店的叮咚聲,睡眠品質真的要考慮清楚。

這邊整理個比較表給大家參考:

比較項目 住1商業區 住2住宅區
容積率 通常300%-400% 通常200%-300%
常見樓高 15層以上 8-12層
公設比 35%-40% 30%-35%
生活機能 樓下就是超商、餐廳 純住宅較安靜
轉手難易度 投資客多、流動性高 自住客多、價格較穩定

另外要注意的是,有些建商會把住1包裝成「精品宅」來賣高價,但實際上商業區的貸款成數可能比住宅區少半成到一成,這個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。我表姊去年買了板橋某住1建案,交屋後才發現只能貸7成,差點周轉不過來。還有啊,住1社區的管委會通常很頭痛,因為投資客多,開會時常常找不到人,公共設施維護品質就容易下滑。

說到這個,我鄰居林太太最近在抱怨他們住1社區的垃圾間問題,因為樓下有餐廳,廚餘量超大,夏天味道真的很可怕。反觀我住的住2社區就單純很多,倒垃圾時間到大家互相打招呼,那種人情味是住1很難有的。不過住1也不是沒優點,像西門町那邊的住1改建案,年輕人就超愛那種下樓就是潮店的感覺,只能說適合的族群真的不一樣啦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