圍管現象是什麼?3分鐘讓你搞懂 | 家裡漏水?可能是圍管現象在搞鬼 | 圍管現象會讓房子受潮?專家解答

2025-07-12

最近在建築維修討論區常看到「圍管現象」這個專業名詞,其實就是指水分沿著細小管道或縫隙向上爬升的物理現象。這種情況在台灣老舊公寓特別常見,尤其是下雨天過後,牆壁經常出現不明水漬,很多人以為是單純漏水,其實很可能就是圍管現象在作怪。

說到圍管現象的成因,主要跟建築材料的毛細作用有關。當建材內部有微小孔隙時,水分就會像吸管一樣被吸上來。這種現象在台灣潮濕多雨的環境下特別明顯,而且隨著建築物老化會越來越嚴重。以下是幾種常見會發生圍管現象的建築部位:

建築部位 常見問題 好發季節
外牆接縫 水漬蔓延 梅雨季
浴室牆面 壁癌擴散 全年
屋頂邊緣 油漆剝落 颱風季
地下室牆 潮濕發霉 冬季

很多住戶發現牆壁出現水痕時,第一反應就是找防水工程來處理。但其實要先判斷是不是圍管現象造成的,因為處理方式完全不同。如果是單純漏水,可能補個防水層就好;但如果是圍管現象,就要從建築結構和材料著手,像是使用防潮底漆、增加通風層,或是更換毛細作用較弱的建材。

在台灣,尤其是30年以上的老公寓,圍管現象幾乎是每個住戶都會遇到的困擾。有些師傅會建議在裝修時,在牆面加裝防潮板或使用特殊的防水砂漿,這些都是為了阻斷水分沿著毛細管上升的路徑。不過要徹底解決,往往需要整體性的建築改善,單點修補效果很有限。

圍管現象

圍管現象是什麼?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建築常見問題
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圍管現象」到底是什麼鬼?其實這在台灣建築界是個很常見的問題,簡單來說就是建築物外牆的管線被包覆在裝飾材裡面,導致後續維修超級麻煩的情況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讓大家快速搞懂這個困擾很多住戶的問題。

先講個實際例子給大家聽:小明買了新成屋,住沒幾年發現外牆漏水,結果師傅來檢查說要修水管,但因為當初建商把水管包在漂亮的石材裡面,現在要維修就得把整面牆敲掉!這就是典型的圍管現象啦。這種設計雖然看起來美觀,但其實隱藏著不少問題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| 圍管現象的優缺點比較 |
|——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|
| 優點 | 缺點 |
| 外觀整齊美觀 | 維修困難成本高 |
| 初期造價較低 | 可能影響結構安全 |
| 施工快速 | 漏水問題難發現 |

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,為什麼建商要這樣設計?其實最主要就是為了省錢和趕工啦!把管線直接包起來,比規畫專用管道間來得簡單快速。但長期來看,這種偷吃步的做法反而會讓住戶付出更多維修費用。尤其台灣氣候潮濕,管線更容易出問題,到時候要挖牆真的會讓人很頭痛。

現在新建案比較少見這種做法了,但如果你去看一些10-20年的中古屋,還是很容易發現這種設計。下次看房時記得特別注意外牆有沒有奇怪的突出物或維修孔,這可能就是管線被包在裡面的警訊喔!

為什麼老房子容易出現圍管現象?專家解析關鍵原因

最近好多住老房子的朋友都在問,為什麼家裡牆壁會出現一條條像血管一樣的裂痕,這就是俗稱的「圍管現象」啦!其實這跟老房子的年紀和建築工法有很大關係。老房子通常都是用磚牆搭配水泥砂漿來砌築,經過幾十年風吹日曬,建材本身就會慢慢老化,加上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,更容易讓水分滲入牆體內部,造成這種特殊的裂痕。

根據建築專家的說法,圍管現象主要跟下面幾個因素有關:

主要原因 詳細說明
建材老化 水泥砂漿隨時間失去黏性,磚塊吸水後膨脹收縮
結構應力 建築物自然沉降或地震造成牆體受力不均
濕氣侵蝕 台灣高濕度環境加速牆體內部鋼筋鏽蝕
施工工法 早期建築技術較不注重防潮處理

特別要提醒的是,如果你家是40年以上的老房子,又位在比較潮濕的區域,像是基隆、台北這些地方,出現圍管現象的機率就更高。因為早期的建築材料防水性能比較差,加上那時候的施工標準跟現在不一樣,很多細節處理沒有現在這麼講究。

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是,老房子常常經歷過多次裝修,每次打牆、鑽孔都可能破壞原本的結構。有些師傅為了省工,補牆的時候隨便用水泥糊一糊,時間久了這些修補過的地方就會先出現裂痕。而且老房子的排水系統通常也比較老舊,萬一有漏水問題沒及時處理,水分就會順著牆體慢慢滲透,從內部開始破壞結構。

說到這個,我鄰居阿伯家的三合院就是經典案例。他們家外牆的圍管現象超級明顯,請師傅來看才發現,原來是屋頂的排水管早就破了,雨水一直沿著牆壁流下來,幾十年下來整面牆都變成「血管壁」了。所以啊,與其等圍管現象出現才來煩惱,不如平時就要多注意房子的保養,特別是防水工程一定要做好。

圍管現象

你家牆壁在流汗嗎?圍管現象的5個明顯徵兆

最近天氣悶熱潮濕,你有沒有發現家裡的牆壁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狀況?像是冒出水珠、顏色變深,或是摸起來濕濕的?這可能就是俗稱的「圍管現象」在作怪啦!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建築物外牆防水層失效,或是水管有問題的時候,如果不及時處理,可能會讓家裡變得超潮濕,甚至影響結構安全喔。

先來看看圍管現象最常見的5個徵兆,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家裡有沒有這些狀況:

徵兆 具體表現 好發位置
牆面滲水 出現水漬、顏色變深、油漆剝落 浴室外牆、廚房牆面
壁癌生成 白色結晶物、粉狀剝落 牆角、天花板接縫處
黴菌滋生 黑色或綠色斑點、有霉味 衣櫃背面、床鋪靠牆處
磁磚隆起 磁磚空鼓、敲擊有空洞聲 浴室地面、外牆磁磚
水珠凝結 牆面冒出水滴、摸起來濕滑 冷氣出風口下方、窗框周圍

這些現象在台灣特別常見,因為我們氣候潮濕,加上很多老房子的防水工程可能已經失效了。像是最近這幾天午後雷陣雨特別多,如果你發現家裡的牆壁「流汗」情況變嚴重,那真的要特別注意。尤其是浴室外面的牆壁,如果出現壁癌或是油漆剝落,八成就是防水層出問題了。

另外一個很多人會忽略的徵兆是磁磚隆起,特別是在浴室地板。你可能會覺得只是磁磚沒貼好,但其實這常常是水管漏水導致地基潮濕的結果。當你踩上去感覺磁磚會晃動,或是敲起來聲音特別空洞的時候,最好找專業師傅來檢查一下。畢竟這些小問題放著不管,等到真的要修的時候可能就要花大錢了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