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鮮人求職全攻略 | 轉職必看!面試技巧 | 履歷這樣寫最吸睛

2025-07-15

最近找工作真的不容易,特別是在這個數位時代,很多傳統求職方式都慢慢被新平台取代了。以前可能都是翻報紙或直接到公司投履歷,現在更多是在線上完成整個流程,連面試都可能透過視訊進行。不過說真的,雖然方法變了,但找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展現自己的專業和態度。

說到線上求職,現在有很多平台可以選擇,每個平台適合的產業也不太一樣。這邊整理幾個台灣人常用的求職管道給大家參考:

求職平台 主要產業 特色
104人力銀行 全產業 職缺最多,傳統企業為主
CakeResume 科技、新創 重視個人作品集
Yourator 新創公司 年輕化介面
LinkedIn 外商、國際企業 人脈經營功能強大

除了這些平台,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會透過社群媒體找工作,像是Facebook的社團或是Instagram的限時動態,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公司或工作室在徵人。這種方式雖然比較不正式,但有時候反而能找到一些特別的機會。

履歷的部分真的要花心思準備,不是隨便寫寫就好。現在很多公司都會用系統自動篩選履歷,所以關鍵字很重要。比如說你想應徵行銷工作,就要確保履歷裡有出現”社群經營”、”廣告投放”這些相關詞彙。還有啊,照片最好是用正式的證件照,不要放生活照或自拍,這點很多年輕人都會忽略。

面試前的準備也很關鍵,除了要了解公司背景,最好還能準備一些問題問面試官。這不只是展現你的積極度,也能幫助你判斷這家公司是不是真的適合你。記得有一次我去面試,問了主管團隊的工作模式,結果發現他們都加班到很晚,當下就知道這不是我要的環境。

找工作

新鮮人如何寫出讓人資眼前一亮的履歷?這篇教你避開地雷、抓住重點!

剛畢業的新鮮人最頭痛的就是寫履歷了,沒有工作經驗要怎麼讓HR多看兩眼?其實關鍵在於「用學生時期的經歷說故事」。很多同學會把履歷寫得像流水帳,從國小到大學通通列上去,這樣反而會模糊焦點。建議把社團幹部、專題研究、實習經驗當成主要戰場,用具體數字和成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,比如「擔任熱音社社長期間,成功舉辦3場校際演唱會,參與人數累計達800人」就比單純寫「曾擔任社團幹部」有說服力多了。

履歷的排版也很重要,人資每天要看上百份履歷,太花俏或太雜亂的設計反而會被直接跳過。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履歷地雷和改善方法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地雷項目 問題點 建議改法
個人照 用生活照或自拍照 請專業攝影師拍正式證件照
自傳 寫成家族史或成長日記 聚焦在專業技能和職涯規劃
技能欄 寫「精通Office」 具體寫「能用Excel製作數據透視表」
經歷 只寫頭銜沒寫內容 用STAR法則描述情境、任務、行動、結果

語言表達上要避免太過學生腔,像是「我希望學習…」「我想要嘗試…」這種被動語法,可以改成「我能貢獻…」「我擅長…」展現主動積極的態度。如果是應徵科技業或設計相關工作,附上作品集連結絕對是加分項,但記得要先檢查連結是否有效,曾經有求職者放上雲端連結卻忘記開放權限,這樣就很可惜了。

最後提醒大家,千萬不要一份履歷打天下!不同職缺需要的重點不同,投遞前一定要根據職位描述調整內容。例如應徵行銷職缺就要強調社群經營經驗,應徵工程師則要把專案作品和技術能力放在前面。記得把關鍵字放在履歷上半部,因為人資用手機看履歷時,通常只會快速滑過前面幾行就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。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轉職時機怎麼抓?這幾個時間點最適合換工作」,其實換工作真的要看準時機,不是想換就換那麼簡單。台灣職場有個潛規則,就是某些時間點特別容易談到好條件,而且面試官也會比較願意給機會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業界公認的黃金轉職時段,讓大家可以少走點冤枉路。

首先最熱門的就是農曆年後啦!台灣企業大多在2-3月發完年終獎金,這時候離職潮最明顯。根據人力銀行統計,這個時段開出的職缺比平常多30%,而且很多公司為了補人,條件都會開得比較好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競爭者也相對多,建議年前就可以開始投履歷卡位。

另外一個好時機是畢業季前後的6-8月,很多公司會配合新鮮人招募擴大徵才。這時候轉職有個優勢,就是可以避開跟社會新鮮人競爭基層職位,又能享受到企業擴編的紅利。特別是科技業和服務業,這個時段通常會有比較多中階職缺釋出。

最佳轉職時段 優勢 注意事項
2-3月年後 職缺多、談薪空間大 競爭激烈需提前準備
6-8月畢業季 避開新鮮人競爭 適合中階職位轉換
9-10月Q4前 年度預算尚未用罄 需確認年終發放規則
11-12月 獵頭積極挖角 可能影響年終獎金

還有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時機是9-10月,很多公司第四季預算還沒用完,這時候主管比較敢開缺。特別是外商公司,往往會在Q4前把年度用人預算消化掉。不過要特別注意年終獎金的發放規則,有些公司會要求必須在職滿半年或到年底才能領全額。

其實轉職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準備好了沒,時機只是輔助。建議大家在考慮時間點的同時,也要先把履歷更新好、累積足夠的作品集或業績證明。這樣不管什麼時候遇到好機會,都能馬上把握住,不會因為準備不足而錯失良機。

找工作

面試被問離職原因該怎麼回答才得體?這個問題幾乎是求職者必考題,回答得好能加分,講不好可能直接出局。台灣職場文化講究「做人比做事重要」,所以回答時要拿捏分寸,既不能太誠實到像在抱怨前公司,也不能虛偽到讓人覺得不真誠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在面試時能優雅應對這個棘手問題。

首先,絕對要避免「批評前公司」這個大地雷。就算你對前東家有一肚子怨氣,面試時也要忍住。台灣人很重視「和氣生財」,抱怨前公司只會讓面試官覺得你難相處。建議把離職原因包裝成「個人職涯規劃」,例如:「希望尋找更有挑戰性的工作」或「想接觸不同產業」。這種說法既得體又能展現你的上進心。

再來,根據不同離職情況,可以參考以下回答方式:

實際離職原因 建議回答方式 優點
公司制度不佳 希望尋找更完善的工作環境 不指名道姓批評
與主管不合 期待不同的團隊合作模式 展現適應力
薪資太低 追求符合專業能力的薪酬 強調自我價值
工作太無聊 渴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 表現積極態度

如果是被資遣或非自願離職,也不用太慌張。可以誠實但不失風度地說:「公司因業務調整精簡人力,但我很感謝這段經歷讓我學到很多。」重點是把焦點放在「學到的經驗」而非「被離開的事實」。台灣職場很吃「感恩」這一套,這樣回答既能化解尷尬,又能展現你的成熟度。

最後提醒,回答時要保持正面語氣和適當肢體語言。台灣人很注重「感覺」,同樣一句話,笑著說和板著臉說效果差很多。可以事先對著鏡子練習,或找朋友模擬面試,確保自己說出來自然又不做作。記住,面試官想知道的不是你為什麼離開,而是你為什麼選擇他們公司,所以回答完離職原因後,記得把話題帶到「為什麼應徵這個職位」上,這樣才不會讓對話停在負面印象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