啃老族激增!父母該怎麼辦? | 專家教你3招應對啃老子女 | 啃老族背後的心酸真相

2025-07-03

最近「肯老族」這個詞在台灣社會越來越常被討論,指的是那些明明已經成年卻還依賴父母經濟支持的年輕人。這些孩子可能因為就業困難、薪水太低,或是單純不想面對社會壓力,就這樣一直待在家裡靠爸媽養。說實話,現在台灣的房價高、物價漲,年輕人要完全獨立真的不容易,但長期這樣下去,不只影響家庭關係,更可能拖垮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。

根據主計處的數據,台灣20-34歲年輕人中有超過15%是處於「非就業、非就學」狀態,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。這些肯老族背後反映的不只是個人問題,更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困境:

肯老族成因 比例 具體表現
就業困難 38% 找不到理想工作或薪資太低
逃避壓力 25% 害怕進入職場競爭
家庭溺愛 20% 父母過度保護
其他因素 17% 健康問題、創業失敗等

很多父母其實也很無奈,一方面心疼孩子,一方面又擔心這樣下去不是辦法。有位住在台中的陳媽媽就說,她兒子大學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滿意,現在整天在家打遊戲,每個月還要給她拿1萬塊零用錢。「我知道這樣不對,但看他找不到好工作,又怕他餓肚子…」這種矛盾心情在肯老族家庭中很常見。

心理師建議,父母要學會設立界線,比如要求孩子分擔家務、支付部分生活費,或是設定明確的搬出期限。台北某諮商中心的林心理師說:「很多父母覺得幫孩子是應該的,但過度保護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。適度的壓力其實能促使年輕人面對現實。」不過說歸說,真要執行起來,很多家長還是會心軟。

從社會層面來看,肯老族現象也反映出台灣就業環境的問題。起薪低、工時長、房價高,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。一位在便利商店打工的26歲阿明就說:「我不是不想獨立,但一個月2萬8的薪水,在台北連雅房都租不起,更別說存錢結婚了。」這樣的無奈,其實是很多肯老族共同的心聲。

肯老族


最近「啃老族」這個詞在台灣越來越常被討論,啃老族是什麼?台灣年輕人為什麼選擇賴在家裡?其實就是指已經成年卻還依賴父母經濟支持的年輕人。這種現象在台灣越來越普遍,背後的原因很複雜,不只是單純的懶惰或不想工作那麼簡單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先來看看台灣年輕人面臨的現實困境:

問題類型 具體情況
經濟壓力 房價高漲、低薪環境,就算全職工作也難以負擔獨立生活開銷
就業困境 大學畢業起薪常不到3萬,好工作難找,很多都是低薪、不穩定的派遣或兼職
心理因素 害怕失敗的壓力,覺得出去闖也不一定會更好,乾脆待在舒適圈
家庭觀念 台灣父母普遍疼小孩,有些家庭甚至覺得孩子住家裡互相照應很正常

其實很多啃老族並不是真的不想獨立,而是現實條件讓他們很難踏出那一步。像現在台北租個小套房動輒就要1萬5起跳,加上生活費,月薪沒4萬根本很難生存。更別說買房了,年輕人看到房價這麼高,乾脆放棄掙扎繼續住家裡。

另外台灣的教育體系也有關係,很多孩子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,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出社會後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縮,覺得還是家裡最安全。加上現在網路發達,在家也能靠接案、直播賺點小錢,就更沒有非得出去工作的急迫性了。

誰最容易變成啃老族?專家分析3大關鍵特質,這個問題最近在台灣家長群組裡討論度超高。其實啃老族不是突然出現的,從生活習慣和性格特質就能看出端倪。專家觀察發現,有些年輕人在出社會前就已經顯露出依賴性強的特徵,只是家長常常沒注意到,等到孩子整天宅在家打遊戲、伸手要錢時才驚覺問題嚴重。

先來看看最容易變成啃老族的3種特質:

特質類型 具體表現 形成原因
逃避現實型 害怕面對壓力、遇到困難就退縮 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
缺乏責任感型 對未來沒規劃、得過且過 從小未被要求分擔家務或責任
物質依賴型 消費欲望高但不想工作賺錢 父母金錢供給太容易

第一種逃避現實型的年輕人,通常從小就被保護得太好,遇到挫折父母馬上跳出來解決。這種孩子長大後面對職場壓力或人際問題時,第一反應就是躲回家里。他們可能整天掛在網路世界,用虛擬成就來彌補現實中的挫敗感。


第二種缺乏責任感的孩子更讓人頭痛,他們覺得”反正爸媽會養我”,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沒規劃。這類人多半從小到大沒被要求過分擔家務,連自己的房間都要媽媽整理,自然也不覺得上班賺錢是自己的責任。現在很多30幾歲還住在家裡靠父母養的案例,大多屬於這種類型。

第三種物質依賴型的啃老族最常見,他們想要最新款手機、名牌包,卻不願意付出相對的努力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,父母從小就讓孩子覺得”錢來得很容易”。等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賺的錢根本不夠花,乾脆直接跟爸媽伸手,形成惡性循環。

肯老族

什麼時候該擔心孩子變成啃老族?父母必看警訊。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不少台灣家長,尤其現在年輕人找工作不容易,有些孩子會不自覺地依賴家裡太久。但到底哪些情況是真的需要擔心的呢?讓我們來聊聊幾個關鍵跡象,幫助爸媽們判斷孩子是不是已經從「暫時過渡期」變成「長期啃老族」。

首先最明顯的就是「工作態度消極」,孩子整天喊著找不到工作,但實際上根本沒認真投履歷,或是面試幾次失敗就放棄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超過半年,爸媽就要注意了。另一個警訊是「經濟完全依賴」,已經畢業好幾年卻還是每個月跟家裡拿生活費,連手機費都要父母繳,自己完全沒有收入來源。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個重要指標,幫助爸媽們更清楚判斷:

警訊項目 正常情況 需要擔心程度
求職積極度 每週投3-5份履歷 一個月投不到1份
經濟獨立性 打工負擔部分開銷 完全靠家裡養
居家生活 分擔家務 房間亂七八糟不整理
未來規劃 有進修或職涯計畫 整天打遊戲沒目標

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是「社交圈縮小」,孩子整天宅在家裡不出門,朋友越來越少,這其實是個危險信號。正常年輕人應該會想跟同儕互動,但如果連朋友約都懶得出去,可能代表他已經習慣這種啃老生活了。另外像「逃避責任」也很典型,比如明明該去打工卻找各種藉口,或是把找工作遇到的困難都怪給大環境,完全不想辦法突破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,有些孩子會用「準備考試」當藉口,但實際上根本沒在讀書。如果重考好幾年都沒進步,或是補習費繳了卻看不到成效,爸媽就要提高警覺。畢竟在台灣,真的有心準備考試的人,通常會給自己設停損點,不會無限期地讓父母養下去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