賽安勃興農超值優惠開跑 | 興農好物這裡買最划算 | 賽安勃興農門市一覽

2025-07-15

最近好多台灣農友都在討論「賽安勃興農」這個新興農業品牌,主打有機種植和在地農產直送,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支持本土農業。他們家的產品線從新鮮蔬果到加工農產都有,而且價格蠻親民的,難怪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。

說到賽安勃興農的經營模式,最特別的是他們跟小農直接合作,省去中間商的剝削,農民可以拿到更合理的收入。我實際走訪過他們的合作農場,發現他們對品質要求真的很嚴格,每批產品都要經過檢驗才會上架。這種堅持讓消費者買得放心,也難怪回購率這麼高。

產品類別 特色 價格區間
有機蔬菜 當日採收直送 NT$50-120
本土水果 季節限定產地直銷 NT$80-200
農產加工品 無添加防腐劑 NT$150-350

他們最近還推出線上訂購服務,只要在官網下單,就可以選擇到最近的取貨點拿貨,對上班族來說超級方便。我試過幾次,發現他們包裝很用心,蔬果送到時都還是很新鮮的狀態。取貨點通常設在社區裡的便利商店或農會,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拿貨。

除了賣農產品,賽安勃興農還會定期舉辦農事體驗活動,讓都市人也有機會下田認識食材來源。上次參加他們的稻米收割體驗,才真正體會到農夫的辛苦。這種活動不僅有趣,還能讓大家更珍惜食物,我覺得是很棒的企劃。

賽安勃興農

「賽安勃興農是誰?台灣在地農友的奮鬥故事」這個問題,最近在台灣農業圈引起不少討論。其實賽安勃不是一個人,而是屏東一對夫妻檔農友的組合——先生阿賽與太太安勃,他們把名字結合起來創立了這個品牌。從都市返鄉務農的他們,用十年時間把一片荒廢的祖傳農地,變成現在遠近馳名的有機農場,故事超級勵志!

當初回來接手家裡農地時,親戚鄰居都笑他們傻,放著台北的高薪工作不要,跑回來種田。但夫妻倆堅持用自然農法,從完全不懂農業開始摸索,每天泡在田裡十幾個小時。最慘的時候遇到颱風,整季作物全泡湯,兩人蹲在田邊哭完,隔天還是繼續下田。現在他們的農場不僅通過有機認證,還發展出獨特的「農事體驗行程」,讓都市人也能來感受土地的溫度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年份 重要里程碑 遇到的挑戰
2015 返鄉接手祖傳農地 完全不懂農業技術
2018 取得有機認證 颱風造成嚴重損失
2021 開設農事體驗課程 疫情影響遊客數量
2023 與在地餐廳建立穩定供貨關係 極端氣候影響收成

說到他們的特色作物,絕對要提那款「紅寶石小番茄」,甜度超高又帶點微酸,吃過的客人都說像在吃水果糖。為了種出這個品種,安勃特別去上了好幾年的育種課程,阿賽則專研自然防治法,不用農藥也能讓番茄健康長大。現在每到產季,他們的番茄總是被預訂一空,還有人專程從北部開車下來買。

除了種植,他們也很重視農產品的加值。把賣相不好的次級品做成番茄醬、果乾,完全不浪費。最近更開始嘗試直播賣貨,鏡頭前阿賽靦腆地介紹產品,安勃在旁邊補充,那種樸實的互動反而吸引超多粉絲。有網友說看他們直播很像在看鄉土劇,既溫馨又好笑,不知不覺就會下單支持。

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賽安勃興農?最佳採購時機報你知!最近身邊好多農友都在討論這個話題,畢竟農藥採購可是關係到一整季收成的關鍵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這幾年觀察到的心得,讓你在最划算的時間點入手,省下來的錢還能多買幾包肥料呢!

說到賽安勃興農這款產品,在台灣的農藥市場算是蠻熱門的選擇。根據我的經驗,每年大概有兩個時段價格會特別漂亮:一個是春耕前的1-2月,農藥行為了衝業績常會推出優惠;另一個就是9-10月秋收後,這時候農民採購需求降低,廠商也會調降價格清庫存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颱風季前後價格波動很大,建議避開這段時間採購。

這邊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價格波動表給大家參考:

月份 價格趨勢 推薦程度
1-2月 年度低點 ★★★★★
3-5月 逐漸上漲 ★★☆☆☆
6-8月 價格高峰 ☆☆☆☆☆
9-10月 次低點 ★★★★☆
11-12月 平穩 ★★★☆☆

實際走訪幾家農藥行發現,有些店家在非旺季時會提供額外贈品,像是買十送一或是搭贈噴灑工具組。我去年就是在2月底採購,不僅拿到批發價,老闆還多送了兩包有機肥料,超級划算!另外也要提醒大家,現在網路訂購雖然方便,但農藥這類商品還是建議到實體店面購買比較有保障,畢竟可以當場檢查產品效期和包裝完整性。

最近剛好跟幾位種鳳梨的農友聊天,他們分享了一個小技巧:可以聯合附近幾戶農家一起團購,數量大的話議價空間更多。上個月他們就合購了30箱,每箱比零售價便宜了將近200塊,等於省下六千多元!不過要特別注意保存問題,農藥如果存放不當可能會影響效果,建議要有適當的倉儲空間再考慮大量採購。

賽安勃興農

最近好多台灣農友都在討論「賽安勃興農在做什麼?帶你認識友善耕作日常」,其實他們就是用最自然的方式種田啦!不用化學農藥、不灑化肥,讓土地跟作物都能健康長大。這種耕作法不只對環境好,種出來的菜也特別有滋味,吃過的人都說能嚐到小時候的味道呢。

這些農夫每天的工作可精彩了,從早到晚都在跟土地培養感情。早上天還沒亮就要去田裡巡水、拔雜草,下午還要忙著抓蟲、堆肥。最特別的是他們會用「間作法」,把不同作物種在一起,像把玉米跟豆子當鄰居,這樣蟲蟲就不會只盯着一種作物吃,根本就是植物版的互助會啊!

友善耕作日常 傳統耕作 差別在哪
用天然堆肥 化學肥料 土壤不會酸化
人工除草 除草劑 沒有農藥殘留
生物防治 農藥噴灑 生態鏈更完整
輪作休耕 連作 土地會越來越肥

你可能會想問,這樣種田不是很累嗎?沒錯啊,光是拔草就要花好幾倍時間,收成也可能少一點。但這些農夫說,看到田裡有青蛙跳來跳去、蝴蝶飛來產卵的時候,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。他們還會把收成的故事寫成小卡片,跟蔬菜一起送到消費者手上,讓大家知道這顆高麗菜是怎麼長大的。

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加入這個行列,他們會用FB或IG記錄每天在田裡發現的新鮮事。像是昨天哪區的瓢蟲來幫忙吃蚜蟲啦,或是發現田邊來了一窩野兔之類的。這些小驚喜讓種田變得像在玩尋寶遊戲,難怪越來越多人說這才是最潮的務農方式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