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5年農曆發生咩大事? | 回到1965年嘅農曆歲月 | 1965年農曆你未聽過嘅冷知識

2025-07-27

1965年農曆對台灣人來說是個充滿回憶的年份,那年剛好是乙巳蛇年,農曆新年落在2月2日。現在讓我們來聊聊那個年代台灣的農曆生活點滴,順便整理一些有趣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。

說到1965年農曆節氣,那年的立春特別早,在2月4日就報到了。老一輩的台灣人應該還記得,那年中秋節是9月10日,剛好碰上颱風季節尾聲,不少人家都是在風雨中賞月呢!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時,全台各大廟宇都擠得水洩不通,尤其是大甲媽祖遶境,那熱鬧程度可不輸現在。

農曆日期 西曆日期 重要節日/事件
正月初一 1965/2/2 春節
正月十五 1965/2/16 元宵節
五月初五 1965/6/5 端午節
七月十五 1965/8/13 中元節
八月十五 1965/9/10 中秋節

那年農曆七月特別熱鬧,因為適逢台灣光復20週年,各地普渡辦得比往年更盛大。老台北人應該還有印象,迪化街一帶的商家都在門口擺出長桌,上面堆滿祭品,整條街香火繚繞的場景。農曆十月時,台灣各地開始進入收割期,那時候還沒有大型農機,都是靠人工割稻,田裡到處都是「挲草」的聲響。

1965年農曆閏月安排在三月,所以那年有兩個農曆三月。這對做生意的店家來說可是大事,因為傳統上農曆三月是淡季,多一個三月等於要多熬一個月才能等到旺季來臨。不過對農民來說倒是好事,作物生長期拉長,收成反而比往年更好些。

1965年農曆

1965年農曆是民國幾年?台灣年份對照一次看懂,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,只要掌握民國與西元的換算公式就能輕鬆搞懂。在台灣我們常用民國紀年,但遇到老一輩講農曆或國際上用西元時,常常會需要轉換。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快速換算,順便附上對照表讓大家收藏起來隨時查詢。


首先要知道,民國元年就是1912年,所以換算公式就是「西元年 – 1911 = 民國年」。舉例來說,1965年就是1965 – 1911 = 民國54年。這個算法不管是農曆還是國曆都適用,因為年份轉換是不分曆法的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農曆新年通常在1-2月之間,如果是在1月1日到農曆新年前這段時間出生或發生的事件,有些人會習慣用前一年的民國年來計算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下面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年份的對照表,這樣以後看到老黃曆或長輩說的民國年份就不會搞混啦:

西元年份 民國年份 農曆年份
1960年 民國49年 庚子年
1965年 民國54年 乙巳年
1970年 民國59年 庚戌年
1975年 民國64年 乙卯年

台灣早期很多文件都是用民國紀年,像是身分證、畢業證書或是老照片上的日期。現在雖然普遍使用西元,但還是有不少場合會用到民國年,特別是農曆春節期間,電視上的賀年節目或春聯都還是會標註民國年份。像是今年2025年就是民國114年,而1965年出生的朋友今年剛好滿60歲,用民國年算是54年次。

另外補充一個小知識,台灣的農曆其實和中國大陸的農曆是完全一樣的,只是年份的稱呼方式不同。大陸直接用西元,台灣則習慣用民國紀年。所以如果看到老一輩說的「54年次」就是指民國54年(1965年)出生的人。這個用法在台灣非常普遍,特別是在算命、相親或是填寫某些傳統表格的時候都還會用到。

1965年農曆春節是哪天?那年過年特別早的原因

大家知道1965年的農曆春節是什麼時候嗎?那年的大年初一落在1月25日,是近幾十年來特別早的一次過年。這種情況其實跟農曆的置閏規則有關,那年剛好遇到「雙春兼閏月」的特殊年份,讓整個農曆年往前推移了不少。


先來看看1965年春節前後的日期對照表:

節日 西曆日期 農曆日期
小年夜 1965/1/23 臘月廿二
除夕 1965/1/24 臘月廿三
大年初一 1965/1/25 正月初一
元宵節 1965/2/14 正月十五

那年會這麼早過年,主要是因為前一年(1964年)的農曆有個閏四月。農曆為了配合太陽曆的節氣變化,每2-3年就會增加一個閏月來調整。這個閏月就像「緩衝墊」一樣,把農曆日期往後推,但隔年沒有閏月時,春節自然就會提前到來。

這種情況在台灣老一輩的記憶中特別深刻,因為1月底就過年,天氣還很冷,年貨採買和年夜飯準備都要提早很多。而且那年剛好是乙巳蛇年,民間有「早春蛇年」的說法,認為這樣的年份特別容易有豐收。不過對上班族來說就比較辛苦啦,因為過完年馬上就要面對漫長的工作期,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連續假期可以休息。

1965年農曆
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1965年農曆閏月嗎?那年為什麼有兩個四月?」這個問題其實跟農曆的曆法設計有關。農曆為了調和月亮圓缺週期(約29.5天)和太陽回歸年(約365天)的差距,每隔2-3年就會插入一個閏月,讓農曆年跟季節變化不會差太多。1965年剛好遇到需要調整的年份,所以就在四月後面多了一個閏四月。

農曆閏月的規則其實蠻複雜的,主要是看二十四節氣的分佈。簡單來說,如果某個農曆月份沒有「中氣」(二十四節氣中偶數位的節氣),就會把這個月設為前一個月的閏月。1965年的情況就是這樣,我們來看個對照表:

西曆日期 農曆月份 節氣分佈
1965/04/02 四月初一 清明(4/5)
1965/04/30 四月廿九 無中氣
1965/05/30 閏四月初一 芒種(6/6)

從表格可以看到,正常的農曆四月後面緊接著就是閏四月,這是因為那個時段剛好沒有中氣。這種設計讓農曆的月份跟季節能夠保持對應,不會像純陰曆那樣每年都往前跑。台灣很多老一輩的人對這種閏月特別有印象,因為會影響到傳統節日的日期,像是端午節、中秋節這些。

農曆閏四月在台灣其實不算太罕見,大約每8-11年就會出現一次。除了1965年,像是1982年、2001年也都出現過閏四月。這種曆法調整雖然看起來有點複雜,但其實是古人很聰明的設計,讓農曆既能反映月相變化,又能跟太陽曆的季節對得上。現在我們看農民曆的時候,常常會發現有些月份的字體特別小,那就是在標示閏月啦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